市场可能仍然专注于美国消费者作为全球需求引擎,以及人工智能作为新生产力的前沿,但对于那些更关注潮流而非头条新闻的交易者来说,表面下的安静波动才更为重要。而现在,这种波动始于东京。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其他地方收紧货币周期的无声对撞体——一个即使在美联储关闭流动性阀门时仍源源不断流出的流动性之泉。但这个泉水现在可能正在枯竭。随着长期通胀预期逐渐接近日本银行的2%目标,日本的负实际收益时代可能屈指可数。而这,也可能意味着支撑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估值的核心支柱将被动摇。
这不仅仅是名义收益率的上升——这已经成为头条新闻。真正重要的是实际收益率的悄然上涨。今年,实际收益率仅上升了30个基点,但仍然处于负值,这使得科技交易得以持续,似乎对这些变化免疫。然而,这条纽带是存在的。在2019年至2022年间,科技股估值与美国实际收益率同步波动。当流动性锚点漂移到太平洋彼岸时,这种相关性断裂。如果日本的实际收益率正常化,科技股目前的高位可能会变得不可持续。
因此,这里未言明的交易风险就是不利平仓风险。纳斯达克在负实际日本收益率的氦气支持下浮动,面临的危险不一定来自于鹰派的美联储,而可能是来自东京的政策变化。这就为日元提供了结构性超配的合理性,并对美国科技股的高估值保持谨慎态度。科技巨头可能仍在前行,但其底盘是日本钢铁。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的另一边,美国经济正经历着截然不同的交叉风。劳动市场已经发生翻转——不再是就业不足的问题,而是工人不足的问题。特朗普对移民的收紧态度,加上结构性的人口限制,已将美国经济变成了一个受限于供应的机器。增长不再能在没有新增劳动力的情况下加速,但失业率也不会急剧上升。结果是缓慢的磨合——经济产出受到劳动力限制的约束,通胀则顽固地粘附。由此,人工智能的生产力将被迫担当大任,但这个转变需要时间。
这种小规模滞涨状态本身并不是衰退,但对长期资产和中央银行的可信度非常不友好。通胀显示出强劲的韧性,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顽固地超过2%,而美联储的工具箱似乎愈发钝化。与此同时,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不断攻击,以及他威胁对外国债权人实施强制债务重组的做法,已经开始侵蚀美元作为政策锚的信心。在多资产投资组合中,低配美元已不再是不可想象的选择。
在中国方面,故事是缓慢的屈从。曾经超速推动中国增长的财政奇迹失去了渠道。过去的鬼城——一些估计为1.3亿个空置住宅——如今正在压制那些曾带来两位数GDP增长的信用乘数。信贷虽然在扩展,但传导机制已经破裂。根本没有新的繁荣城镇等待吸取流动性。
在通胀接近于零且无新投资故事的情况下,中国的实际利率令人不安。收益率已开始滑落,30年期中国国债的收益率现在比日本债券低一个完整百分点——这曾是不可想象的差距。但还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中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低于1%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在一个渴望真正长期交易的世界中,中国国债显现出结构性超配的机会。
在各个市场中,脆弱性正在潜滋暗长——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市场的功能。当每个投资者都成为趋势跟随者,并且投资视野仅限于下一个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公布或点阵图时,复杂性便消失了。健康的市场就像雨林——丰富多样,拥有不同的观点、时间框架和信号。而脆弱的市场则像单一作物:在受到干扰之前高效,但随之而来却是危险的脆弱。
当复杂性崩溃时,流动性不是在数量上消失,而是在深度上消失。一旦某个玩家——尤其是价值借口——决定降低风险,就再没有人可以在当前价格上接盘,除了那些远离当前价格的深度价值玩家。 cracks 就在此产生。脆弱性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瞬间。但当那个时刻来临时,重新定价会非常迅速。
从战术上看,市场提供了一些清晰的表达方式。做空欧元/日元是一项双重投资——一方面是日本实际收益率缓慢但不可避免的正常化,另一方面受限于欧洲的结构性增长天花板和财政惯性。随着日本逐渐走向货币重新武装,欧洲则停滞不前,受困于分裂的政策引擎、停滞的生产力,以及到达极限的社会福利项目。这个交易涵盖了方向上的不对称和速度上的错误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