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地区。东亚和南亚是新兴国家中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接收地区(2024年占总额的59.9%),这一水平与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相符。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数据,除了中国和新加坡(一个资金流通的金融中心)之外,印度、印尼和越南是2024年新兴亚洲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国(图表1)。
虽然自2021年以来,东南亚的外资流入平均水平高于2016-2019年期间,但中国和印度的外资流入却出现了下降。以GDP的百分比计算,印度的净外资流入(外籍人士的投资流入减去退出投资)在2024年仅达0.7%的GDP,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越南的这一比例为4.2%)。这个下降尤其令人惊讶,因为根据UNCTAD的数据,该国所宣布的新建外资项目的价值自2022年以来急剧上升。
印度这个大量接收外资的国家却无法留住它。在2017至2024年期间,印度的外资流入增长了1.3倍,而退出投资的增长则接近2.9倍(图表2)。外国公司出售其资产或将收益汇回本国,而不在印度进行再投资。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经济环境的恶化或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无关。除了疫情期间,印度的实际GDP增长一直很强劲(高于东南亚国家的增长),经济前景乐观,宏观经济风险也得到了控制。
退出投资的原因在于商业环境和结构性限制制约了外国公司在印度的发展。自2017年以来,基础设施的质量有所显著改善,但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且治理能力脆弱。
印度的劳动力市场显著比东南亚更为僵化。劳动力法改革(于2020年通过),旨在放宽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但至今尚未实施,且在2026年之前可能也不会得以实施(在最好情况下)。此外,土地征用问题依然非常棘手,成为商业设立和发展的障碍。
短期前景取决于改革。由于中印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来自中国的外资流入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保持低位。美国的投资(占收到的外资的14.9%)可能会受到美国贸易政策收紧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欧盟的投资(占外资的15.2%)预计将在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后加速(预计在年底之前完成)。印度面临的挑战是实施能够为外国公司提供更有利条件的改革,以鼓励它们建立长期业务。
在东南亚国家,短期内,外资趋势将取决于与美国的双边贸易谈判。“连接国”应继续受益于中国的外资,只要它们的税负不显著高于其他向美国供应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