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海马常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外汇 > 外汇分析

市场回顾:从崩盘到反弹?

时间:2025-04-23人气:

如果你仍然停留在尾部风险的死胡同——特朗普解雇鲍威尔,联储出事的那种——现在可以松口气了。这个叙述已经过时了。那么,什么是没过时的呢?那就是贸易缓和的前景正在逐渐显现——如果你还没注意到,现在是时候换个思路了。

忘掉早期贸易战的绝望循环吧。现在悄然潜入叙述中的,是无可否认的“交易艺术”:特朗普本人刚刚提出了在更广泛的贸易协议中大幅削减中国关税的想法——这可是个方向性的变化。

如果你把与中国的最后一次关税周期视为唯一的舞伴,并认为那是你的模板——那就想错了。这次,这是全球性的。房间更大,角色更重要,牵扯的部分也更加复杂。从东京到新德里,这不只是双边关系的重置——这是一个结构性终局的运动。

当然,现在确实还早。试探性的提议和背后暗通款曲的泄露并不能制定政策,但是确实有意图。当华盛顿和北京同时伸出橄榄枝时,有经验的交易者知道该注意了。这不是为了削减关税而单纯降低通胀数据。这是为了重新洗牌整个棋盘——并押注哪些参与者能够走到终局。

所以,尽管一些银行的报告仍然停留在特朗普-鲍威尔的循环中,真正的市场动态却在外汇和利率波动中展开——这两者开始默默暗示,我们可能不会陷入无法挽回的贸易战。美元/日元反弹了。黄金暂停了。新兴市场得到了买盘。这是巧合吗?在这个市场上可不是。

总而言之——美联储破坏的尾部风险正在减退,但取而代之的是贸易重置的上升。忽视这一点的后果自负。

今天反弹的另一个原因?无需远找,看看昨天的崩盘——更具体地说,是驱动它的系统性清算。我们现在目睹的,是反向的恐慌:CTAs(商品交易顾问)、趋势跟随者和波动控制模型拼命回购他们之前抛售的东西。

根据高盛的卡伦·摩根的分析,机械宏观再平衡已然完成。全球股票的风险敞口,从年初的8分(满分10分)下降到1分,降到了超过一年未见的水平。这是530亿美元的去风险事件——主要是CTAs、风险均衡和波动控制基金的空头头寸或完全的多头崩溃。简单来说,系统性资金已经消耗殆尽。

这就引导我们来到今天——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

高盛的模型现在显示,CTAs在未来一周和一个月内将在每种情景下都是净买家。无论我们是缓慢上升、急剧上涨,还是横盘整理——机器资金没有选择,只能重新参与。这里的市场保持的时间越长,他们的买入触发器就越会被激活。

这意味着什么?

股票将受到系统性重新加杠杆的助推,特别是在美国和欧元区指数上。波动卖方将大举回归,给隐含波动率施加压力,并触发进一步的波动控制再风险化。如果我们得到关于关税缓和的软性确认——或者鲍威尔低语关于数据依赖的美好幻想——那么这种CTAs的买盘可能会迅速超出预期,尤其是在仍然在场外观望的主动资金存在的情况下。

总之?

机械性买盘是真实的,它已经出现,并且装备充足。昨天的崩盘为今天的反弹铺了路。今天的快速反弹点燃了火药桶。除非宏观风险走向更黑暗的方向,下周很可能将是追逐买盘的游戏,而不是抛售。

市场观察

这种分歧正成为市场上的一种异常现象。专业资金在恐慌卖出,面对完美的波动风暴,而零售投资者——曾被视为傻钱——却在不断买入。原因是什么?他们不再玩同一个游戏了。在这个市场中,也许这并不是坏事。

机构交易桌现在处于急救模式。随着利率波动,宏观信号相互矛盾,中央银行在一项政策失误之后又进行另一项政策的调整,市场正努力重新校准。再加上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压力——从中东的热点到台湾的新挑衅——已经形成一种规避风险的状态。但真正引爆的手雷引信是什么?全球贸易战2.0,街上的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预见。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推动不再只是口头说说——它正在为结构性重组供应链和资本流动奠定基础。但与2018-2019年的关税周期不同,这次更广泛、更强硬,且协调程度远低于前者。每个国家都是目标。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东盟——没有哪个集团安全。问题是?这场战争的轮廓是流动的。我们不是在谈论教科书式的贸易报复,而是在谈论跨行业的武器化——电动车、半导体、稀土,甚至人工智能芯片。

机构模型无法映射这种情况。宏观量化交易者失去了方向。而传统的关联性在崩溃。你无法对抗每天由于政治意愿、民族主义和选举年戏剧而重新书写的风险。因此,专业人士正在撤资,去风险,并转向现金或黄金。他们以前看过这样的电影——而且他们不喜欢新的导演剪辑版。

与此同时,零售交易者则在写自己的剧本。无论是乐观、无畏,还是仅仅相信系统会像往常一样混搭而过,他们几乎以算法般的规律在市场回调时投入资本。对科技和能源的杠杆投资正在攀升。甚至比特币在避险流入中也获得了买盘——而这次,这不仅仅是投机,而是对法币混乱的对冲。

这种失调是现实的。机构资金外流与零售资金流入正在创造一个具有两种性格的市场——一种是由恐惧主导,另一种是由FOMO(害怕错过)驱动。危险,当然,在于两边可能都错了。但如果这场贸易战进一步升级——而特朗普的团队在继续施压,同时中国和欧盟又做出不对称的反应——那么旧的剧本就毫无价值。而此时,似乎只有一种群体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自如交易。

标签: